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蘭嶼核廢料惡靈的前世今生
畢旅的時候,我們去過「蘭嶼儲存場」,一開始到那看到這幾個斗大的字,心裡有些不解:儲存場到底是什麼呢?經過導遊大哥的解釋之後,我才知道原來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核廢料掩埋場。蘭嶼核廢料儲存場正門僅僅標示「儲存場」三個字,不明就裡的人可能將之當成倉庫或工廠,很難讓人聯想到那塊美麗的地方就是台電的核廢料儲存場,這也難怪當初政府謊稱要蓋罐頭工廠,為蘭嶼帶來商機,欺騙當地居民。人人都需要電,但人人都不願接收核廢料,把核廢料運到與台灣隔著海洋的蘭嶼,真是罔顧蘭嶼人的權益。難道住在偏遠的離島,就要有義務收留大家彼此互踢的皮球嗎?或許這需要更好的政策來解決。
後來在今天的上課中,這個議題又再度被提起,我覺得面對一件事情,若是真的不能做到,就不要輕易的答應,若是答應了而沒做到當然會引來大家的爭議與反感;相對的,若是真的無法達成,就實實在在的說出來,讓大家好好的想要如何解決。能力做不到而硬要執行只會帶來別人的抱怨與不必要的抗爭,但有多少政治人物或政客能這樣做到呢?最後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使被罵被討厭也還是硬要執行,因為這樣才能拿到「好」功績。
在另一方面,台灣原住民真的是「弱勢」團體嗎?如果是的話,怎麼有能力來抗爭捍衛自己的家園?蘭嶼多半是達悟族人,以前叫做「海胞」,後來原住民意識抬頭之後叫做「雅美族(Yame)」至今成功的恢復族名叫做「達悟族(Tao)」,很明顯的這是原住民的「強勢」而產生的結果,如果是弱勢,現在可能還是被叫做「海包」而永遠都是那樣,因為能力不夠。而今現在既然能夠正名也能夠捍衛家園,未自己的未來以及未子孫的未來找想,如果「弱勢」為什麼現在可以宣布「禁止大型商船進入蘭嶼海域」呢?這已經不是「弱勢」了,更不用說是個「弱勢團體」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